【党史百年】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辉煌历程)

发布日期:2021-04-19    浏览次数:


                                                                                                                 天津港码头。
                                                                                                     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摄

                                                        2022年冬奥会崇礼赛区,工作人员在进行人工造雪。
                                                                                                           本报记者 贺 勇摄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本报记者 贺 勇摄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明确提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7年多来,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刻改变了京津冀大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努力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供应链、产业链、创新链正在重构。以绿色发展推动协同发展,以协同发展落实绿色发展,京津冀正展开新画卷。

功能疏解:牵住一个“牛鼻子”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成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

7年来,北京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重心,开启了“从集聚资源求增长转向疏解功能谋发展”的城市转型之路。

放弃大而全的经济结构,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2014年,北京“动物园批发市场”启动疏解。现在,这个批发市场已转型为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金科新区。北京污染企业关闭、一般制造业企业集中退出、区域性批发市场大规模疏解任务已基本完成。

北京连续发布并修订新增产业禁限目录,为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打开更大空间。科技、商务、文化、信息等高精尖产业的新设市场主体持续增加,占比由2013年的40.7%攀升至2020年的60%。

认清“舍”与“得”的关系,办好“减”与“增”的大事。北京从向扩张要增长,转向向减量要质量——北京在人口、建设用地、建筑规模“三个减量”的同时,全员劳动生产率从2015年的人均21.2万元提高到28万元以上,超大城市减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核两翼:首都呈现新格局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首都的空间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的先后设立,使首都的空间结构调整为“一核两翼”的新格局。2017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新的总体规划贯彻新发展理念,为首都建设立规,让规划对发展形成刚性约束。

立足千年大计,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两个“新城”,奏响了京津冀的华彩篇章。“未来之城”将不仅是首都之翼,也是未来京津冀腾飞之翼!

围绕着“一核两翼”,新机场、高速公路、轨道交通、新的交通枢纽,一大批重点工程先后竣工。7年间,首都如雄鹰展翅,在更广阔的空间拉开了城市框架;而富集资源的首都也正在更大范围产生辐射带动作用,成为协同发展新的动力源。

凤凰展翅:轨道联网京津冀

协同发展,交通先行。

仅仅不到5年时间,大兴国际机场犹如凤凰展翅,一飞冲天,创造多项全球、全国纪录,成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大兴机场恰好处于北京、雄安、天津组成的三角形的中心,河北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连线的中点,并且与首都机场、天津滨海机场形成“品”字形布局。如此落子,堪称“神来之笔”,这正是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推动三地协同发展战略的生动体现。

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奔跑。2020年底,复兴号奔驰在刚刚开通运营的京雄城际铁路,将北京与雄安这座“未来之城”紧紧联系在一起。京张、京沈等高铁线路接续开通,高铁逐步连点成网,京津冀半小时、一小时交通圈已初具规模,让空间上的“一体化”悄然变成时间上的“同城化”。

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路”。7年来,京津冀区域高速公路里程增长超过25%,路网结构得到持续优化,“四纵、四横、一环”的京津冀骨干路网格局初步建立,市民手持交通互联互通卡,就能“一卡走遍京津冀”!

机关搬迁:重新认识“都”与“城”

理顺“都”与“城”的关系,北京市级行政机关迁入城市副中心。

2019年1月10日晚,东长安街南边,正义路2号,“北京市人民政府”的牌匾缓缓摘下,移交北京市档案馆,北京市政府办公地址正式告别北京市中心。入夜,搬家的车队沿长安街一路东行。1月11日,北京市级行政机关正式迁入城市副中心,首批35个部门共1.2万人搬入办公。

重新认识“都”与“城”的关系,这不是一次单纯的搬迁,更是认识的整体升华。北京的规划建设,包含两个概念,一个是首都,一个是特大城市。当看清楚这两个层次的不同,规划、建设、管理,便都豁然开朗了。

以实现“都”的功能,来谋划“城”的发展;以“城”的更高水平,服务保障“都”的功能。正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格局下,这一“都”一“城”的辩证关系,才能更好良性互动。

生态治理:天蓝水绿已可期

生态治理,披荆斩棘,7年携手奋斗,京津冀创造了污染治理的协同范例。

协同治霾,顶层设计指导有力,联防联控机制创新。关闭污染企业,调整产业结构,三地壮士断腕;减少燃煤污染,改变能源结构,三地协力同心;倡导绿色出行,改变交通结构,三地持续用力!北京以“一微克行动”呼唤蓝天。2020年京津冀地区PM2.5平均浓度为44微克/立方米,比2014年下降51%。

协同治水改变了以往的治水困局。京西北的官厅水库,因上游截流排污,一度水位下降,污染加剧,退出北京水源地。而今,京冀协同治理已让官厅水库恢复碧波万顷。官厅水库开闸放水,干涸了多年的北京母亲河永定河迎来滚滚水流。密云水库流域优化生态补偿机制,上下游协同护水。2020年,京津冀119个国控断面监测中,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比例上升到64.5%。

携手治沙,种树不止。京津冀风沙源治理工程,一直向西北坝上延伸。

重霾退去,蓝天回归,地表水正还清,地下水在上升,森林在增加……京津冀在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以较短时间实现了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协同创新:产业结构更优化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根本要靠创新驱动。

北京中关村,已成为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的强大引擎。2016年11月22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正式揭牌,成为探索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模式的“试验田”。短短几年时间,在这座北京东南方向140多公里外的园区里,已经聚集了1600余家来自北京乃至全国的企业,成为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下的“新地标”。

保定、秦皇岛、石家庄、滨海新区、宝坻……在天津、河北,中关村的元素随处可见,形成了一条条从北京辐射到津冀各地的创新带。

7年间,中关村企业在天津、河北设立8800余家分支机构,达成技术合同成交额1410亿元,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014年的83.1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347亿元。京津与河北共建的各类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达95家,有效提升企业技术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2020年,河北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15.9%和23.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北京创新、津冀转化”,三地共同书写产业新篇。

对口帮扶:三地携手奔小康

京津携手河北,一起奔向小康。

坝上四月,春寒料峭,河北省张北县郝家营乡西高庙村的温室大棚里暖烘烘的,一盘盘水培生菜绿油油、水汪汪。西高庙村脱贫户席照忠和几个村民在移栽菜苗,他到村里北京援建的蔬菜大棚挣工资,加上光伏项目分红,全家已脱贫。11座大棚年产生菜80万棵,直销北京,带动全村110户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一个扶贫项目让贫困户有收益,村集体有创收,合作社有效益。

京津对口帮扶河北省张家口、承德、保定市共28个县(市、区)。2013年至2020年,京津两市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共62.85亿元,实施帮扶项目2356个。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环京津地区发展步入快车道。

截至2020年底,河北受援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129.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民生福祉:共建共享一家亲

开门“过日子”,三地一家亲。

热热闹闹的燕郊,许多人分不清属于北京还是河北。北京的戴百祺奶奶,入住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已有多年。全套家居,拎包入住,设施高端,价格中端,探视方便,服务周致,戴百祺老人说:“在这里,老人有‘三心’:安心、顺心、放心。”京冀医保跨地域直接结算,养护中心配有的燕达医院首开先河。

异地医保,扩面增效。目前,河北参保群众就医时,可持社保卡在北京23家、天津62家试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河北101家医疗机构加入试点。三地协同,让数据跑路,异地医保手续不断简化,更加便民。

民生服务共建共享,协同发展向民生领域纵深发展。北京公交早已驶过永定河,开到了河北固安等环京县市。近些年,北京的环卫、热力等服务穿过潮白河,也延伸到河北三河等地;北京优质学校把分校办到了雄安新区,把骨干教师派到当地……

机制创新:打破分割促共赢

利益共享、三地共赢,体制机制创新催生变革。

北京的创新基因,在位于天津宝坻的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生根发芽。通过一系列制度架构,京津之间建立了互利双赢的利益共享机制,极大调动了各方积极性。

京津冀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方式差异巨大,协同发展只有破除行政体制分割,实现利益分享和补偿,才能固根本、利长远。

曾经,津冀3个亿吨大港虽为近邻,却你争我抢,各不相让,640公里的海岸线上,物流复杂,效率低下。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天津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定位明确,津冀港口形成合作、错位发展新态势。

京津冀三地共同制定人力资源服务区域标准,用新的统一标准,促进人才流动;三地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打破行政区域壁垒……构建常态化多层次的区域利益平衡和对接协调机制,京津冀三地会商制度常态化,一系列深层次问题正进一步破解。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践行新发展理念过程中,京津冀正按照党中央确立的目标,扬帆远航。


Copyright©2010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地址:中国河北省秦皇岛市河北大街西段360号  邮编:066004